博物館是全球挖掘開采文物后,大部分自然珍貴文物藏品的安居地,也是人類精神文化遺產典藏的圣地,它承載著人類社會發展壯大的軌跡,肩負著文化交流與傳承的重要使命。
隨著發展,新時代賦予博物館有了新的更為豐滿的社會作用,它在更好保持原始使命——收藏、保護、交流、研究和展覽同時,變得更具融合性、時代性、交互性和靈動性。
正如今年518國際博物館日倡導的主題“作為文化中樞的博物館:傳統的未來”。而,如何更好呈現博物館的這一新時代的社會作用和新角色呢?文博設施的展陳運用和設計布局,讓博物館作為文化中樞,搭建“傳統的未來”互鑒橋梁成為可能。
博物館如何更好保持其原始使命——收藏與保護?
千萬年的滄桑變革,使文物在當今社會變得極其敏感和脆弱,而為了加強博物館文化中樞的作用,積極加大文化開放與交流,“文物更好保護”成為博物館重心之一。
近年來,從國家層面而言,一直在強調對文物的保護,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博物館條例》《關于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見》《關于實施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見》等文物博物館領域的法律法規、重要政策文件等。而保護文物工作也已不單單是博物館核心單位或原來專業機構在做,如今更多社會力量加入進來如文化機構展示組織、文博設施服務企業(博信文博科技)等,為博物館陳列文物提供全方位而專業的保護技術與設施。
在博物館展與藏中,作為文博行業的民族品牌,博信文博科技積極引領“文博設施全定制化生產模式”,通過研發專業化、標準化、模塊化的文博展陳空間及設施產品,可根據不同類型與質地的文物,擬定出適合文物本身陳列或儲存的微環境讓文物更好保存下去,使得兩者的關系如同魚和水一般不可分割。
博信文博科技對文物的重要性不僅僅是體現在博物館中,只要有文物的地方,博信展柜一定是它們的守護者,它在最大限度保護專業文物珍寶的基礎上,為文物提供七星級舒適的家。
作為保護文物的最后一道屏障,有的文物展柜所采用材料不具有保護文物安全的物質性能,不具備防爆、抗沖擊、抗壓、防切割,展柜內燈光、玻璃的安全級別達不到應有規范標準以及展柜構建的不穩定密封換氣文物環境等等,這些均將給文物安全帶來隱患。
【表1 博物館文物藏品保存環境溫度、相對濕度標準】
【表2 博物館文物藏品保存環境光照水平標準】
【表3 博物館文物藏品存放環境控制質量限值】
博物館中的文物陳列展覽或收藏儲存離不開專業文物保護展柜的輔助。博信文博專業文物保護設備,立足“安全性、美觀性、展示性、精致性、隱藏性、便利性和智能性”于一體的研發維度,在“展”與“藏”的細節深處,精致考量、研發生產,融入“冷光源、無紫外線輻射專業照明系統”、“展柜微環境智能控制系統”、“防技術性盜竊專業鎖具系統”、“人性智能APP控制系統”、“智能聲光電安防報警系統”等文物展柜綜合管理系統,秉承全定制化生產模式,為博物館珍寶的保護和立體豐滿文物呈現提供了無限可能。
博物館如何更好讓不同文化建立對話?
作為社會的核心文化交流機構,如今的博物館巧妙運用定制化文物展柜設施,運用現代科技技術,融入和體現更多人文情懷和意志,促使文物藏品由秩序、嚴肅、刻板、狹隘的展現形態向多元化、空間交互性、輕松自由的格局轉變。
以巴黎蓋布朗利博物館為例,這座宏偉的博物館整體建筑占地約40000平米,由4棟建筑物組成,常年“關注多種文明”,分別收納來自四大洲的300000件藏品,眾多文物藏品被安放保護于多功能展墻、展柜中,亞洲、非洲、大洋洲和美洲各占一個展區,展區之間都可互望,文物藏品之間靜默交融,觀眾可在透明展柜隔斷間隔的各種文明之間自由徜徉,讓不同文化、不同歷史時期之間創造了關聯,讓公眾沉浸于各國古文化的熏陶之中流連忘返。
(圖片來自互聯網)
那一刻,文物展柜本身也成為了更具文化內涵的空間,各展陳空間流淌著非正式而輕松的交流展覽氛圍,同時也表達了各種文化與文明間對話和交融的渴望,完美呈現今年博物館:“傳統的未來”全球對話這一主旨,讓博物館“收納”的世界各國文化與文明互鑒共進更進一步成為可能。正如我國領導2015年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出席第七十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并發表題為《攜手構建合作共贏新伙伴,同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講話中說道:“人類文明多樣性賦予這個世界姹紫嫣紅的色彩,多樣帶來交流,交流孕育融合,融合產生進步”。
博物館如何以觀眾為中心,發揮文物更具交互性功能?
為適應新時代現代社會發展,滿足人們對文化個性化訴求,博物館也逐漸轉變自身傳統角色,現代意義的博物館已不止是收藏與科研中心,更是向文化中樞的不斷轉化,打造公眾主要信息來源、文化交流以及接受文化熏陶、教育與傳承的重要場所。
而展陳文化空間設計作為文物展品與公眾溝通的媒介,倡導 “讓文物活起來”的重要指示精神,是博物館規劃建筑設計的重中之重。因此,在博物館建設中注重營造與公眾直接對話的展陳空間,是有利于實現文物藏品與公眾之間的交流、互動、讓更多公眾接受博物館并從中獲益,這既實現了博物館自主運營的目的,更利于博物館定義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文物是博物館最有價值的資源,具有不可再生性,是博物館展陳最為常見的展品。展陳的文物是不可改變的,而展陳的觀賞要素和思想感染力是可以再生和創作的。因此,要實現對每件文物展品定位最佳陳列效果,專業文博設施全定制化運用則顯得至關重要,如展墻、展柜、展臺托架、照明等,根據文物、展陳空間布局需求,將傳統展示方式與現代科技手法有機結合,進行個性定制與運用,讓參觀者在“聽、讀、看、用”中多維度感受、體驗文物藏品魅力,實現文物信息傳播的觀賞性、交互性、藝術性和價值性。
如今,博物館作為文化中樞,正在尋求創新發展,并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未來。每年的518國際博物館日,是行業交流推廣盛會,其旨是讓人們更深刻認識博物館。作為文博設施全定制化生產的引領者,博信文博科技,踐行民族品牌使命,必將堅守“輕裝修,重展陳、精致陳列”的原則,超越“展”與“藏”,為更好促進“博物館文化中樞”的使命提供專業服務,為博物館未來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